本文目录一览:
公积金可以退15000。
根据《北京市职工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北京市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在1万元以上的,可以提取账户余额的50%,最高不超过15000元。同时,每个申请人每年最多只能提取2次。需要说明的是,账户余额低于1万元的,不能提取。
公积金提取是不限额度的,只要是在自己的账户里有15000块钱,就可以全部提取。但是,必须要满足提取的条件。如果符合提取条件,公积金管理中心会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所提取的资金转入申请人的公积金联名卡账户中。
住房公积金可以退,但是我们所说的“退”是指把公积金领出来。如果你想要提取公积金的话,必须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离职了六个月或者六个月以上;自己已经完全没有了劳动能力,同时已经与单位结束了劳动合同关系等等。
可以尝试和公司领导沟通缴纳公积金的事宜,但是如果公司无法缴纳的话,可以自己来全部缴纳。无业、做微商或者做淘宝,不是单位职业,同时也不是个体工商户,是无法缴纳公积金的,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挂靠单位来自己缴纳公积金。
本市无住房租赁自住住房的(含廉租房、公租房及商品住房)年度最高可提额度为15000元。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合计提取不得超过当期实际支付住房租赁租金的总额,提取金额至百元。
公积金一次性能取多少取决于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条件及余额。提取条件为:(1)住房消费提取。(2) 租房提取。(3) 其他住房消费提取。(4) 建造、翻建自住住房提取。(5) 大修自住住房提取。(6) 继承住房提取。
住房公积金一次性可以提取多少
1、【备注】 租房提取每月可提取额不超过申请当月应缴存额的50%,每年度可以提取不超过12个月的月可提取额。 用于其它住房消费提取额不超过申请提取前12个月内职工住房公积金应缴存总额的30%。
2、该住房公积金一次性分别最多提取为7900元、23700元。根据佛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查询得知,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租住商品住房最高可提取额度为7900元,不往前追溯。
3、公积金一次性最多可以提取的金额限制如下:租房提取每月可提取额不超过申请当月应缴存额的50%,每年度可以提取不超过12个月的月可提取额。
4、购房一次性付款的情况下提取住房公积金,职工及其配偶每季度可以全额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自建、大修自住房、装修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总额不超过实际发生的支出。
5、公积金一次性最多可以提取全部缴存余额。但是,如果是用于特定目的的提取,如购买、建造和大修自有住房、使用住房贷款、租房租金支付等,每种情况的提取金额都有不同的限制。
6、以上这些情况,可以一次性提取7万,公积金账户余额为0元,同时注销公积金账户。将7万分多次提取的情形 购买自住房 比如首付款10万,提取7万。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 比如实际费用支出10万,提取7万。
住房公积金能取多少
共积金提取额度原则:租房提取每月可提取额不超过申请当月应缴存额的50%,每年度可以提取不超过12个月的月可提取额度。用于其它住房消费提取额不超过申请提取前12个月内职工住房公积金应缴存总额的30%。
法律分析:公积金最多可以取出的金额,其房产共有人提取总金额不得超过购建住房总价款(费用)。
住房公积金提取额度(一)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且未使用住房贷款的,职工及其配偶每年可以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累计提取总额不应超过实际发生的住房支出。
公积金一个月能提取多少公积金提取额度一般是最多每个月提取一千五百元,三个月为标准提取,三个月即最多可取4500元人民币,其他剩余的只能留在下一次三个月之后再提取。
公积金有15000可以取多少
1、公积金提取是不限额度的,只要是在自己的账户里有15000块钱,就可以全部提取。但是,必须要满足提取的条件。如果符合提取条件,公积金管理中心会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所提取的资金转入申请人的公积金联名卡账户中。
2、你要购买住房,那么你可以申请提取公积金购房款。根据规定,购房款最高可提取公积金账户余额的30%。因此,如果你的公积金账户中有此金额,那么你最多可以提取总金额的百分之20作为购房款。
3、公积金提取金额没有限制,账户中有15000可以全部提取,但需要达到提取公积金的标准。假如合乎提取标准,公积金管理处会在承诺的时间内将提取的公积金转到申请人公积金联名卡存款账户。
4、元。广州住房公积金给大家补贴了共有两万元的资金,第一次在手机上已经取走了15000元,剩余5000元,所以第二次可以取5000元。
5、题主是否想询问“公积金有15000可以取多少”?全部取出来。公积金有15000可以全部取出来,公积金提取金额没有限制,账户中有15000可以全部提取,但需要达到提取公积金的标准。
6、住房公积金的取款额度根据个人情况和政策而定,一般购房取款为30%至70%,租房取款为30%至50%,还房贷取款为30%至50%。具体政策和额度因地而异,请咨询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或银行了解详情。